走近手術室護士:無影燈下別以為遞把手術刀很簡單
走近手術室護士:無影燈下別以為遞把手術刀很簡單還有這樣一群護士,他們每天穿著手術服,“裹”得嚴嚴實實,個個步如疾風,語如彈珠。比起溫婉,他們更追求嚴謹;比起輕柔,他們更享受節奏。
他們的工作支撐起了龐大的手術室最繁瑣、也最嚴謹的日常,他們與外科和麻醉醫生一起保證了每一臺手術的安全與成功。
我們帶你走近這樣一群“隱藏”在手術室、不常被你看見的護士,一群笑稱自己“見到月亮比見到太陽機會更多”的人。
朱炎逢,復旦大學護理系第一屆男護士中的佼佼者,護理界“稀有物種”。2005年7月進入華山醫院,同年12月被選入手術室成為一名??谱o士,結束輪轉后主攻普外科、泌尿外科手術護理。已經有超過10年手術室經驗的他儼然已是一位“資深人士”,資歷尚淺的年輕醫生有時候會開玩笑地叫他“朱教授”,討教些體位擺法、手術器械選擇甚至是手術入路的問題。當然啦!大部分時候大家還是親切地稱他“朱小弟”。
張偉燕,比“朱教授”晚一年進手術室,主攻神經外科手術護理。第一次“上臺”就是給陳銜成教授(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很儒雅的老教授)“洗手”的她,感覺自己“好像還能勝任哦!”,一路努力至今,成績不俗。她自嘲:“手術里呆太久了,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啦!既然干這行,就愛這行吧!” 別看她柔柔弱弱又很低調,每天“搭檔”的可都是超超超大牌哦!你連見都見不到的男神們,人家天天約,羨慕不?
陸小露,病房工作2年,手術室工作6年,主攻骨科、手外科、心胸外科手術護理。高三那年生了一場闌尾炎進過手術室,覺得“太酷了”,果斷地把高考志愿表從零志愿到最后一個志愿統統填上了“護理系”,全校絕無僅有。
“手術室里的護理工作,很多時候都是在和自己較勁,你對自己有追求,就會與眾不同?!狈箭g29,絕對“美女”一枚的她自稱,“起早貪黑沒時間戀愛,相個親,一聽你是手術室的,趕緊‘十萬個為什么’,煩人!”俏皮又可愛。
在手術室護士長賴蘭老師(我們的手術室大總管)眼里,這三位“年紀不大但很成熟”的手術室護士都是“很好的孩子”,“任勞任怨,積極陽光,正能量滿滿,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人”,用此刻流行的話說,是“一股股的清流啊”!
“他們的成長經歷應該就是我們大部分手術室護士成長的經歷,他們的工作就是我們的日常工作,他們的未來就是我們手術室護理的未來吧!”賴蘭老師這樣夸贊他們。
很多辦公室一族剛醒吧?一年四季,除了出夜班,他們這個點都已陸續地換鞋進入手術室,在各自的更衣室換上衣服,戴上帽子口罩,“全副武裝”地進“現場”了——一天緊張忙碌的工作由此開始。
“手術室工作是只有上班時間,沒有下班時間的,手術到幾點就是幾點,到半夜一兩點也常有,習慣啦!”朱炎逢說。
人到齊,沒有多余的廢話,直接進入主題。匯報夜間急診手術實施情況、病理交接、高值耗材清點交接等,急診班護士匯報當天擇期手術病人訪視情況,特殊病人需重點關注的護理環節……
學習,是貫穿在手術室護士的整個工作生涯中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。手術室是對護士專業知識技能要求極高的地方,因為護士們面對的是各個科室、各類手術、各種突發情況的配合和處理,失之毫厘差之千里……
進入手術室。因為每一臺手術的前期準備工作量很大,最重要的兩個護理“角色”——“洗手護士”(簡單地說,就是臺上傳遞器械的護士)和“巡回護士”(簡單地說,就是臺下配合手術的護士)通常比主刀醫生提前1小時甚至2小時就會進入手術室,開始忙碌的準備工作。
每臺手術中需要用到什么手術器械,包括常規的手術器械包、??剖中g器械,主刀醫生特定器械,外來植入物器械……他們會提前在腦中列個清單,如果有疑問,就和手術醫生提前溝通,術前全部準備好。
一臺手術多少器械?最簡單的手術大概要準備50至60件吧,碰到大型的手術,比如神經外科的動脈瘤、骨科的脊柱側彎,一臺手術兩三百來件物品那都是小case。別看這些手術剪刀樣子差不多,用途差別大得很,線剪、組織剪、彈簧件、槍剪、膽囊剪、腦膜剪……功能完全不同;同樣是止血用的“蚊式鉗”和“小彎”不擺在一起簡直看不出差別……
陸小露:“骨科手術量大,用到的器械和材料也多,都需要提前一天準備。有一次去物品間準備第二天手術的器械,放在推車上,比我人都高出好多好多,為此我還特意請人拍了張照片留念呢!”
張偉燕:“手術開場前像過電影一樣的,在腦子里過一遍手術的流程,順便過一下每個醫生的習慣喜好,隨時可以遞出去,像‘先知’一樣,醫生高興我開心,對病人也好,何樂不為!”
除了準備,他們還要檢查手術器械的完整性,小到手術刀上的螺絲釘、卡口,大到各種儀器設備,電刀電極,都要仔細檢查,保證手術可以順利進行。
千萬別小看穿手術衣、戴手套、鋪手術桌這樣簡單的動作——小到第一塊鋪巾,面朝哪里放下,折疊1/3還是1/2,大到給皮膚消毒,暴露手術部位,特別是Time out的實施……八百樣細節都必須要“窮講究”,一步不能錯。錯一步,“后果很嚴重!”
“無菌概念是進入手術室的第一條基本原則,從實習進入手術室那天起,帶教老師就不斷地、再三地強調,非黑即白,絕對容不得半點馬虎。無菌區域里的東西絕對不能污染。整個手術過程時刻關注手術區域,要像條件反射一樣地遵守各項無菌操作規則?!?/p>
小露說,她用了差不多半年時間讓“無菌”成為自己的“內在本能”——“強迫癥,很雞遭,隨你怎么說都行,反正已經改不掉啦!”
“手術室護士是什么風格,手術室就是什么風格的。我們操作嚴謹,有時會影響醫生的手術習慣。尤其是剛進手術室的年輕醫生,常常需要我們反復‘警告’?!敝煅追陮ψ约汗茌爡^域很有“使命感”,“有時候你太溫柔了,記不住,兇一兇就記住了……”說起“兇人”,朱炎逢還是覺得有點“囧”。
手術前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協助醫生固定患者的手術體位:既要使手術部位能充分暴露,但又要保證病人肢體處于舒適、安全狀態。
當然,對于巡回護士,核對患者基本、手術名稱、手術方式、河南麻醉器械設備手術部位、手術部位標記、藥物過敏史、皮膚情況、檢查報告等基本信息,及隨身攜帶物品如病歷、影像資料、術中特殊用藥等都是常規必須執行的。河南麻醉器械設備
聽說,某部國內的電視劇,為了拍一個傳遞器械的特寫,讓演員練了好久都沒導演想要的那“feel”,最后還是請了專業的手術室護士“出山”才搞定了,你以為那feel想要就有的?苦練多少年?。。〒f!至少5年……)
傳遞的動作,不僅需要洗手護士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,還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高度的責任心,能夠及時準確地處理手術中的各種情況,心有大局,忙而不亂。
“基本要求是所有器械都很熟悉;高一層的境界是,了解各種術式,熟悉手術步驟;最高境界是,看得懂解剖結構,知道手術下一步可能怎么走。最好!還能了解醫生的手術偏好,思維走在醫生前面,這才能做到‘要啥有啥’,甚至醫生還沒開口,器械、敷料、縫針就已經遞上了?!?/p>
“可以理解??!”朱炎逢說,“我這兩年間好像突然頓悟了,一下子就明白了解剖的結構,覺得大部分手術我都能看懂了。這需要時間的積累,還需要自己好學?!?/p>
“醫生手術臺上都很著急的,如果你給的器械不是他們想要的,發個脾氣也不是沒可能哦?!闭f起剛“洗手”那會兒,小露姑娘說,“怕怕”。
開場前清點紗布總數。手術結束關閉體腔前、關閉體腔后、縫合皮膚后,洗手護士清點手術臺上的紗布數,巡回護士清點臺下的紗布,四遍清點,一遍不能少,數字必須準確無誤才算核對完畢。
豈止紗布,手術中使用的各類器械和物品都要清點,腦棉、縫針……一件不能少,連手術刀上的一個最細小的螺絲都不能少!只有確保了所有物件數量完全吻合,告訴醫生“清點完畢”,醫生說“謝謝”,才能開始縫合。
“有一次一塊紗布不小心被裹在了手套里,急得大家找遍了整個手術室,最后在垃圾桶的手套里翻出來了……這種苦誰做誰知道??!”
“我們腦外科最小的針,縫合血管的,就2毫米,彎頭的,不是在無影燈下連看都看不見,手術室層流的風一吹就可能吹跑了。不是沒發生過啊,翻遍手術室都一定要翻到的!”
當然,現在老師帶教時都會把自己的渾身本領、豐富經驗傳給年輕人,怎么傳遞器械不容易掉,什么姿勢醫生更容易操作……手術室定期還會舉辦各種技能比武,挖掘好的方法和最佳實踐……經驗+創新,是進步的保證嘛!
在有些手術中,還會有留取標本的環節,像腦外科手術的標本,最小的只有一兩毫米,洗手護士用鹽水紗布包妥,巾鉗固定,“不能遺漏,不能污染,這關系到對患者病情的判斷,直接影響他術后的治療方案,也是原則性問題,必須嚴謹?!?/p>
總之,在一臺手術的過程中,護士不僅僅要擔任手術醫生的左右手,更要有獨當一面的能力,既要有團隊協作精神,又要有慎獨的品質。
時間請自行腦補,多的一天十幾臺手術,大型手術一天三四臺也很常見,誰算得準幾點??!不過基本上,最后一臺手術結束,月亮是肯定出來了啦,所以叫他們“月亮天使”嘛!
手術后,手術室護士要立即對術中使用的器械進行預處理,然后送至消毒供應中心進行清洗、包裝、消毒處理。
在每場手術結束,在醫生休息、消毒的間隙,手術室護士還要及時將手術室內清掃完畢,準備好下一場手術的器械,準備迎接下一場戰斗的到來。
要負責交接病人,確認病人信息,隨時注意室內整潔,及時增添手術所需的物品,協助洗手護士無菌打開,同時記錄備查;手術間隙,還要完成手術安全相關記錄,按醫囑及時用藥,與洗手護士詳細核對器械、敷料、縫針等……
在賴蘭老師的電腦桌面上,有這樣一個簽名表,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加班超時時間。由于手術室護士人手短缺,加班的情況就像家常便飯,即便這樣,手術室的護士們仍然任勞任怨,每天充滿了干勁兒。
因為,“跟醫生并肩搶救病人的感覺非常棒,能瞬間讓自己忘卻一身的疲勞,馬上投入到下一臺手術中?!?/p>
朱炎逢:和醫生配合默契,把一臺手術流暢地做下來的時候吧。有些醫生會說喜歡和你一起搭檔做手術,他們做手術演示時也愿意你去配合。這個時候很有成就感。
張偉燕:聽醫生說某個手術病人病情好轉的時候。我們平時主要和醫生打交道,和病人接觸不多。有一次一個小女孩,黃疸很厲害,典型的“小黃人”,肝移植手術時間很長,后來聽主刀醫生說,手術后黃疸退了,小女孩活蹦亂跳了,一瞬間心里覺得好開心!好開心!
朱炎逢:性格開朗,好溝通。很多人覺得手術室不用和病人和家屬打交道,人際關系比較簡單,其實不完全對,因為我們要和各種醫生打交道,每個醫生性格不同、風格不同,自己的溝通能力和情商都很重要。另外,一定要好學。做洗手護士的時候,你可以站在那兒,醫生要什么你給什么,但那樣你就不可能有進步,也成不了好的手術室護士。好學占70%,時間積累占20%,天賦占10%吧!
張偉燕:團隊合作。在手術室個人能力再強也沒有用,要有協作精神,和醫生協作,和麻醉師,和巡回護士,甚至有時路過別的手術室,看到忙不過來也要愿意幫忙,團隊合作是個人成長的基礎。
陸小露:膽大,還要心細。有時候碰到有些醫生違反無菌操作的,要敢講。但自己操作的時候一定要心細,嚴謹,一根弦繃緊才能做得好。還有就是好學,記得實習那會兒沒日沒夜的,但回家的公交車上,我都在做筆記,反復看,反復學。沒辦法,手術室護士就是這樣的。
朱炎逢:相互尊重、相互理解。如果你自己對專業有追求,能力也可以,河南麻醉器械設備醫生會尊重你,有時候忙不過來,他們也會愿意等你,默契是相互的。
張偉燕:像親人一樣吧,有時覺得手術室一個樓面就是一個大家庭,和醫生待一起時間比家人還長。既然是親人呢,就相互包容,手術臺上發了脾氣也不當真,臺下照舊很和睦,一切都是為了病人嘛!
陸小露:工作這么久,我還是相當崇拜外科醫生噠!我覺得我們是合作關系,我喜歡和他們一起工作,開刀,救人,非常非常有成就感!成為手術室護士我覺得很榮幸!
張偉燕:希望自己對各種手術術式把握得更精準吧,對手術方法有更深的理解。另外也希望按照自己的職業規劃,一步步、踏踏實實地完成,論文、職稱晉升都能順利完成。
朱炎逢:視野吧!對人體解剖更深入地了解,對手術室作為一個整體空間的更深入理解,比如怎么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,更好地提高效率等等。另外,還很希望自己更多地參與到培訓和帶教中去,有新鮮血液不斷進入,手術護理工作才能不斷有進步。